↩
返回小说:每日医案 作者:短耳的兔子 本章字数:940 更新时间:2024-11-07 07:15:40
夜啼
[病案]刘某,女,1岁3个月。1977年2月6日初诊。刘某是第二个孩子,出生时是足月顺产。自从她六个月断奶以来,每逢半夜2点左右开始,她就会哭叫不止,直至天明。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使得她每晚都感到烦躁不安,哭泣时还常常伴有呕吐痰涎,尿液呈红色。
刘某的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尝试了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当她来到诊所时,医生发现她的面色略有红色,口周呈现青紫,嘴唇红润,舌尖略微发红,舌苔呈现微黄色。此外,她的指纹呈现出青紫色。
[治则]平肝清热,除烦消滞。
[方药]钩藤12克,蝉蜕6克,象牙丝12克,茯苓15克,谷芽10克,白芍6克,麦冬6克,淡竹叶6克,冬瓜仁12克。服1剂即能安睡至天明,服上方3剂后感喉中有痰,继用清肝健脾化痰治之:钩藤9克,蝉蜕6克,茯苓15克,象牙丝12克,谷芽15克,麦冬6克,生苡仁12克,川贝母5克,蛇胆川贝末1支(冲服),服3剂病痊愈。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评析]小儿夜啼有寒有热是一种常见病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患儿的夜啼已经持续了半年,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经过详细的脉象和症状观察,医生判断为邪热乘心,肝热痰滞所致。针对这一病症,医生采取了平肝清热、除烦消滞的治疗方法。
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医生为患儿制定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中药汤剂和食疗等辅助措施。中药汤剂中包含了多种中草药,如钩藤、蝉蜕、象牙丝、白芍、麦冬等,这些草药具有平肝解郁、清热除烦的功效。同时,茯苓、谷芽、冬用仁等药材则具有健脾消滞化痰的作用,可以促使脾胃功能旺盛,从而消除滞积的痰浊。此外,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凉心利尿以及外透风热的作用,起到了标本兼顾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指导家长配合食疗,为患儿提供有益于恢复的饮食。如食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百合、杏仁等。同时,为了防止患儿过于依赖药物,医生还建议家长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儿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整个治疗方案不仅能够迅速缓解患儿的夜啼症状,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肝热痰滞的问题。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患儿在短期内就能看到显着的疗效,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诊。其次,在治疗结束后,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膳食,以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此外,家长还需注意培养患儿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调理,小儿夜啼有寒有热的病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的。只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努力,相信患儿一定能早日康复,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