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每日医案 作者:短耳的兔子 本章字数:913 更新时间:2024-10-21 18:51:37
鬼胎(葡萄胎)
[病案]苏某,女,25岁,1964年12月27日就诊。患者自1964年9月中旬开始出现停经现象,10月份开始出现早孕反应。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患者出现了不规律的阴道出血现象。她的小腹部有一个茶碗大小的硬块,伴随着胎儿跳跃般的跳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身体逐渐消瘦,饮食量减少,阴道流血不止,并且伴有少量透明膏状物。
患者的腹部逐渐变大,呈现出类似于怀孕5至6个月的状态。腹部疼痛逐渐加重,在某医院接受检查后,被诊断为葡萄胎。医生建议患者接受刮宫手术,但患者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寻求中医诊治。
患者当时面色苍白,四肢浮肿,闭目呻吟,大便数日不解,腹痛剧烈且难以忍受。舌质呈现淡红色,苔中带黄色,脉象沉滑。
[治则]逐瘀消症,益气扶正。
[方药]雷丸30克,大黄30克,红花20克,冬葵子20克,桃仁20克,麝香0.3克(冲服)。另用红参10克、桂圆10枚煎汤间服。服1剂药后,阴遭排出如蛙卵状膏液物约二面盆。继则用桂枝12克,茯苓2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雷丸10克,红参10克。服2剂,每天仍有少量膏状物排出,腹内已无积块和不适,精神好转,浮肿消失,但仍感神疲乏力。以后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扶正调理二月余,体质康复如初。三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且生一子。
[评析]葡萄胎,在现代西医中作为一个疾病名词,但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在古代的文献中,这种病症曾被描述为“鬼胎”或“虾墓胎”,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于这种疾病特点的认知。据明代王肯堂所着的《女科证治准绳》一书记载,“初下清水,次下虫如马尾状无数,病剧者下蛇虫,或如虾墓卵、鸡子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即愈”。
古代医家认为,葡萄胎患者常存在邪气旺盛、正气虚弱的体质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大剂量的攻伐药物以驱邪扶正。在治疗方案上,我们参考了《傅青主女科》中的霹雳散加减方。
霹雳散方剂中,雷丸具有苦寒性质,具有杀虫破积的功效;桃仁、红花具有活血逐瘀的作用,有助于消除瘀血;冬葵子则具有逐积水的作用,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麝香具有芳香通窍的功效,可消除病邪;大黄则可荡涤邪浊,清除病邪。
这些药物搭配使用,药效勇猛迅速,一剂即有明显效果。随后,患者可服用人参桂圆汤,以祛除邪气,巩固正气。在病情稳定后,再采用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等方剂调补气血,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痊愈。
这一系列治疗措施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表明,在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祖国医学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发掘传统医学的智慧,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