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跟着姓名学国学 作者:青港沉沙 本章字数:1544 更新时间:2024-11-30 15:25:05
节卦六爻也讲述了乾隆年间,清朝版图达到最大,缔造康雍乾盛世之巅峰的历史故事。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户庭,一般指家里面的小庭院,或者是单独一个房间的内部空间。我们守住自己的庭院和居所不出外时,可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苏轼谪居黄州时,写过一篇流传千古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照在庭院之中,就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这些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承天寺中的这个庭院,大约就是户庭。
苏轼在谪居期间,避开外界的纷纷扰扰,注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安宁,深居而简出,节制而慎守,他无忧且无咎。
这种自我节制,叫作慎独。
君子慎独,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更加谨慎自觉地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早期的乾隆帝(1711年—1799年)勤政爱民,宽严相济,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宽缓代替雍正帝的严苛,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官吏宽容开明。他一面继承和发展雍正帝时期的积极政策,一边逐步纠正和放弃一些错误政策,推动清朝向全盛局面迈进,表现出了盛世明君的气度。
吏治不清,民何由安?历代帝王都将吏治清明视为太平盛世的重要特征。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认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雍正帝则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是治国的根本,下诏要求百官廉洁自律、勤于政务。
乾隆帝也清醒地认识到,吏治清明的朝代往往繁荣昌盛,吏治混乱的朝代则常动荡不安。他决心大力整顿吏治,使政府官吏们慎独自守,贪念不出户庭。
在官员选拔任用上,乾隆帝强调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要求官吏们尽可能年富力强。凡是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要谨慎使用,而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则要由他亲自定夺是否继续留任。
在官员的绩效考评方面,他使用京察、大计等方式考核官吏,对地方上的布政司与按察司等重臣也加以考绩。
乾隆帝将不称职的官吏分为八类,分别为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严明法度,奖惩分明。乾隆帝在位六十余年,降级或处分不合格官吏达六万多人。尤其在惩治贪腐方面,他绝不法外留情。
在他执政前中期,总共处死了十多位位高权重的巨贪,其中包括云贵总督恒文、云南布政使钱度、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等等。尤其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仅纳贿千两白银即被赐自尽,成为满清官场廉洁自律的典型案例。
乾隆帝也不只是一味重罚贪腐,而是疏堵结合,注意加薪养廉。他为京官加薪,又给地方官吏发放养廉银,以解决官吏及家庭的生活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而安心职守。
最让乾隆帝头疼的,还是军机处的内部斗争。
乾隆帝完善了军机处的建制和职权,加强了军机处的权力,同时扩大了军机大臣的人数。他登基以后的第一任军机大臣有六人,分别是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军机章京则扩充至十六人,满人和汉人各占一半。
然而,以鄂尔泰为代表的满派,和以张廷玉为代表汉派谁也不服谁,明争暗斗得厉害。
这两人都是深受雍正帝信任,受遗命辅佐乾隆执政的总理事务大臣。
鄂尔泰(1680年]—1745年)最大的功绩是改土归流。
雍正年间,鄂尔泰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
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进行官吏。
西南滇、黔、桂、川、湘、鄂六省,彝族、壮族、土家族等各个兄弟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地区长期实行土司管理制度,使老百姓深受其害。
鄂尔泰在这里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同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实施与内地一致的行政制度,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和区域稳定发展。
他的第二大贡献,是推动云南的茶马贸易。清朝之前,云南普洱茶主要销往西藏和做边贸之用。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在云南设立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同时由国家统一收购云南顶级的普洱茶,在茶饼上印有“鄂尔泰”字样,并以马帮驼茶出山上贡朝廷。
这种用马帮驼茶到西藏、边关销售、驼茶到京城的模式,被称为茶马贸易。而马帮走过的道路被称为茶马古道。云南的茶叶贸易从此日渐兴盛,普洱茶从此名声大振。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