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跟着姓名学国学 作者:青港沉沙 本章字数:1476 更新时间:2024-11-30 15:21:11
如果说晋代书法为唐代书法是制定了标准,那么唐代书法则为后世书法开辟了新风。
随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的各种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因唐太宗喜好书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时之间,举国学人善书,书法名家辈出,在楷、行、草、隶各体中均有创新,其中尤以楷书、草书为最。而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楷书。
清朝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如此评价历朝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唐书尚法,自与崇尚天然的魏晋书法特色分明。
考其成因,或因南北朝书风的不断融合统一,待隋唐之际已趋成熟。越来越法度化、规范化的书写,不仅加快书法风格的进一步融合,也为唐朝尚法书风奠定了基础。
唐楷既脱胎于王羲之的俊逸书风,又兼以魏碑之严谨雄健、法度森严,开局即王炸,以唐太宗领衔,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薛稷初唐楷书四大家为骨干。他们以王羲之书法为宗,融合北朝书风之刚健厚重,又融汇南朝书风之丰润灵活,终于确立了唐楷工整有序、劲节豪迈、刚柔并济、意法并重的法度,涌现无数令后世书家追摹学习的书法名家。
唐太宗书崇王羲之,时人认为其俊逸雄迈之气犹有过之。从其存世作品《温泉铭》《晋祠铭》和《屏风帖》来看,可称古今帝王书法之翘楚。
初唐时期,楷书的代表作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境内,海拔一千一百余米,气候凉爽,夏无酷暑。公元593年隋开皇年间,由尚书右仆射杨素监督,由大匠宇文恺设计和督造,在此山建仁寿宫。隋文帝曾六次来此避暑。
公元631年,唐太宗对之加以修缮和扩建,改名九成宫,以九重之意寓其高大,遂成唐朝第一离宫。唐太宗曾五次到此避暑,每次要住半年左右。
翌年,唐太宗第一次在九成宫避暑,便发现一口甘泉,大喜以记之。
魏徵奉命作《九成宫醴泉铭》,铺陈极叙九成宫的来历规模,歌颂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介绍明君发现醴泉的经过,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大书法家欧阳询(557年—641年)奉命书丹并求不知名工匠碑刻而成。
《九成宫醴泉铭》用笔随势赋形,于方整中见险绝,字形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气象森严,历来被视为楷书正宗,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评论此帖如深山至人,能令王者屈膝。
欧阳询是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其书法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号称欧体。有唐一代,书法与诗歌一样臻于极盛,但有资格以其书称体的只有三人。
这三个人,除了欧阳询,还有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字清臣,于公元734年进士及第,曾因得罪杨国忠而被贬官。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一度收复河北。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的影响可能仅在王羲之之下。其字如其人,雄伟刚劲,大气磅礴,字形中宫宽可走马而四边紧束,世称颜体。因其侄丧于叛军之手,颜真卿作《祭侄季明文稿》,满纸悲愤不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至今仍是众多书家必临之碑帖。
柳公权(778年-865年)与颜真卿合称“颜筋柳骨”。他出身河东柳氏,于公元808年唐宪宗年间状元及第,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被视为楷书的总结者,其楷书承钟繇、王羲之笔意,又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所长,融会贯通,骨力劲健,遂成别树一格的柳体。他在世时善书之名便已远播海外,外夷来朝之时都会求取其书法真迹。其传世碑刻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等等。
大唐书法,除楷书之“颜筋柳骨”以外,亦有草书之“颠张醉素”。
张旭(685年—759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李白、贺知章等八人,被杜甫并称为“饮中八仙”。《饮中八仙歌》中云: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他的草书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将狂草艺术推至高峰,得以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在盛唐并称“三绝”。
相传张旭听说公主与挑夫争道而悟得草书笔意,又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神韵,这种神乎其技的笔法后来传给了颜真卿。
张旭爱酒,每饮必醉,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自认醉书神异而不可复得,世人因此称其为张颠。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