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衣冠南渡与琅琊王氏

小说:跟着姓名学国学 作者:青港沉沙 本章字数:1513 更新时间:2024-11-30 15:19:55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硕果没有被吃掉,君子得之如乘车舆,小人得之家破人亡。

魏晋南北朝乱世纷纭,皇帝轮流坐庄,江山却永恒不变。天下国土、无上皇权就在这里,帝王只能获得使用权,但所有权不是他们的。有德明君若得天下,则励精图治,国泰民安;若是昏庸暴君得到天下,则天下大乱,国破家亡。

三国也罢,两晋也罢,五胡十六国也罢,都是开国皇帝还算英明神武,政权兴起,但继任者往往昏庸、残暴、无能,政权于是急速败亡。政权更替之频繁,无非不过“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西晋末,天下乱。王朝在司马宗室的自相残杀之中轰然崩塌,中国北方的半壁江山沦陷于胡族烟尘。原本的中原皇室贵胄们该何去何从?

公元318年,晋愍帝死后两年,西晋宗室司马睿方才得知死讯,随即登基继位以续司马宗祠,建都建邺(今江苏南京),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一带,史称东晋。

中原士族相随大批南迁,这是中原政权和中原文明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衣冠南渡。

但政权南迁的过程并不顺利。

司马睿(276年-323年)本该是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的儿子。但他的血统存疑。

相传恭王妃夏侯光姬送给了司马觐一顶大大的绿帽,她与王府中一名牛姓小吏私通后生下一子,此子便是司马睿。这并非野史趣闻。

《晋书·元帝纪》对司马睿身世的说法是自相矛盾、欲语还休,先说他是司马觐的儿子,后又说他是牛氏的私生子。它把两种说法都罗列出来,至于信不信,信哪种,交由读者自行分辨思考。

血统不纯,继位不正,这并非司马睿面临的唯一难题。他还有更大的麻烦。

建邺,原名秣陵,本为三国东吴旧都。西晋灭吴以后,南方士族长期遭到排挤,因此对北人颇为看不顺眼。他们的力量不容小觑。西晋末年,广陵国相陈敏一度企图割据江东自立,其结果是举家被诛杀。

司马睿手中无权,麾下无兵,想要在原东吴境内建立北人政权,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幸好,他有王导。

王导(276年-339年)出身琅琊王氏。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侄子,名叫王羲之。

琅琊王氏是真正的名门望族。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将陈郡谢氏推至巅峰的人物是谢安,而将琅琊王氏推至巅峰的人物,是王导,并非王羲之。

王导的祖父名叫王览,官拜西晋光禄大夫,位居九卿。王览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王祥。兄弟俩兄友弟恭,同以德行高尚而闻名天下。

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便是王览的生母。朱氏非常不喜欢王祥,对他各种中伤加虐待。王览始终支持和照顾兄长王祥,奉劝生母不要针对王祥。但是朱氏变本加厉,一度准备毒死王祥。王览获悉之后,不惜性命抢喝毒酒、试吃饭菜,这才让朱氏收起了毒死王祥的心思。这就是王览友悌的故事。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更加有名,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继母朱氏虽然不慈,但王祥仍然孝顺,恭谨侍奉着她。有一次朱氏生病,忽然想吃大鲤鱼。其时天寒地冻,王祥竟然赤裸上身趴在冰面上祷告。也不知过了多久,冰面破裂,两条鲤鱼从裂缝处跳出来落于冰上。

这个故事不仅玄幻,而且不合逻辑,但是为王祥赢得了高尚的美名。他最后官拜太保,晋封公爵,活了近九十岁,是琅琊王氏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此处插一句题外话。乌鸦尚能反哺,何况于人?孝顺本为人间美德,事父奉母本是儿女人伦之常,但类似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颇多矫枉过正之处,勿听,勿学。

王导颇有祖辈之风,清越闲雅,风姿飘逸,其见识器量更是远超同侪。司马睿还是琅琊王的时候,王导就和他有了很深的交情。

其时司马睿还在洛阳,天下动乱,朝政不稳。王导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全心全意辅佐他,于是劝其尽快回到藩国属地。司马睿深以为然,一直苦苦寻找去京归国的机会。

公元305年,机会来了。

司马越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这当然还不够,因为王导理想中的镇守之地是建业,也就是今江苏南京。两晋时期,南京频繁改名,从秣陵改成建业,再改回秣陵,然后又改成建邺,最后改成建康。只要不纠结具体年份与名称的对应,用哪一个都是不错的。

在王导的极力游说和司马睿不动声色的努力下,公元307年,司马越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业。

两人如愿以偿,王导随之南渡。

来到建业后,王导推荐司马睿拜访结交了两个人,顾荣和贺循。这两个人,是当时江南士族领袖。

  • 📚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 加入书架
  • 🗒️

    手机阅读
  •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