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血之孙吴 作者:布鲁斯老爷 本章字数:1530 更新时间:2024-12-04 02:23:54
虽然这个世界的人口翻了三倍,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本身的耕地面积并没有增加。
原本在另一个时空,汉末因为人口的流失,许多诸侯治下都不得不采取屯田。但也因为这个世界人口众多,而变得不再需要了。
田地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但也因为耕地数量的不足,而变得更加珍贵起来。
有人种田,却又无田可种,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在新制度之下,为战死、伤残、退伍的将士家属补偿田亩,未尝不是一个好政策。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新制度在江东,不亚于一次商鞅变法。在提高了百姓参军热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这一次的赤壁之战和安陆之战,属于两大诸侯间争霸的战争,但却没有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好处。反倒因为大量的伤亡,而需要大量的田亩、钱粮进行补偿。
没有增加任何一亩地,也没有缴获一分一毫的钱粮,这样无疑对扬州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永远是一笔经济账,而不单单只是双方军队人数的对比,以及双方伤亡数字的对比。而是战前的粮草调集,以及战后的田亩、钱粮补偿。
地就那么多,除非能够让领土得到增加,不然分完就没了。
库存的钱粮也就那么多,除非战后能够得到缴获,否则分完也没了。
想要有源源不断的土地和钱粮供给,唯有通过三个途径:
一是不停地攻城略地,就好比昔日的强秦一般;
二是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提高农业产量,以及增加其他方面的税收;
三是向达官显贵们借取。
第一条途径,因为如今前线粮草不足,加上夏季来临不宜用兵,也只能暂时放弃了。
第二条途径,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唯有接下来再进行改革,然后慢慢实现。
所以只有第三条途径,才可以解决眼下的困境。
“子布,不知咱们库存的财货还有多少?能否将补偿的田亩和粮食,用财货来代替补偿?”我有些不死心地问道。
“主公,咱们如今库存的财货倒是充足,但主公之举万万不可啊!“张昭大急。
“为何啊?”我不解地问道。
“倘若用此举,必会引起百姓恐慌,这是一。第二个,倘若大量的财货流入民间,还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张昭解释道。
得,原来还有这个道理!
看来在古代,粮食才是硬通货,尤其是现在这个乱世,甚至比金银还好用。也难怪,百姓们更乐意接受粮食作为补偿了。
“哎,看来还是得问大族借粮,可是动辄百万石粮食,大族愿意借吗?又是否能借的出来?”我不禁感到了担忧。
“百万石粮食,扬州境内的大族肯定是拿得出来的,唯独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大族愿不愿意借,二是又愿意借出来多少?”张昭说道。
“嗯,你说得有道理。”
“其实,自主公将治所迁移到金陵之后,许多来自其他郡县的大族,多放弃了原本家乡的田产。比如吴县的大族,多用家乡的田产换来的官位!但也有些大族,依旧有家人守在家乡。但不论如何,扬州境内大族何其多也!凑一凑,总能有百万石粮食挤出来的!”张昭补充道。
“那咱们以谁来作为突破口呢?”我连忙问道。
“庐江境内的大族,大多因为这几年的动乱而被清洗一空。就连像周大都督这样,也举家迁移到了金陵来,所以庐江境内并无多少大族存在。而原本属于那些大族的田地,也多在之前补偿了下去,或被流民分走了。就算还有剩余,想必也不会太多。但是昭记得,庐江境内有一人可以帮助我等,解决眼下的困境!”张昭说道。
“谁?”我连忙问道。
“陶侃,陶士行!此人虽非大族出身,但却久在庐江郡丞之位上。去年战后,在新政策出台后,庐江籍将士的补偿也多经此人之手。不仅如此,此人对庐江的情况知之甚深,且在郡内名望颇高。如果能得此人相助,必能事半功倍!”张昭回答道。
“陶侃?”我惊呼起来。
“莫非主公听说过此人?“张昭询问道。
“当然听过,孙贲、徐琨曾经多次和我提及过此人。”我信口胡诌道。
我哪里知道这些?平日里我都在研究打仗,对政事和人事真是知之甚少。
之所以知道陶侃,是因为此人乃是东晋时期的大人物,乃是东晋排名前五的赫赫名将。
陶侃此人不仅用兵有方,而且还是位治理之才,可以说是大大的人才一枚。
“听闻徐琨将军此次随主公一起返回了金陵,不如向徐琨将军说明一番缘由,由他前往庐江一趟,请陶士行帮助咱们?”张昭建议道。
“好主意!而且不瞒子布,我打算设立四大军区,淮南军区和三江军区正是由徐琨、孙贲二位负责。此次徐琨将军与我一同回来,是要接了家眷之后再去寿春赴任的!届时,让徐琨将军顺道往皖城一趟,找到陶侃,说明一番,岂不美哉!”我高兴地说道。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