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壹火会

小说: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本章字数:1479 更新时间:2024-11-22 13:04:43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紧握手腕的蜀军头目只觉得眼前一阵迅电雷光、人影纷纭,自己十几个随从已经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刹那间,头目就感觉不到自己手腕疼了,因为和那些已经倒在地下的属下相比,他能有疼痛感,这是多么的奢侈。

两把冰凉的剑锋架在了他的脖子之上,他看到一双大脚踱入了眼帘,战战兢兢地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壮汉,一袭黑衣,身形健硕,虬髯如戟,面目粗拙,眉宇之间难掩深深的杀气。

头目牙齿打战:“壮……壮士,何方神圣?为财……为仇?”

壮汉将衣袖轻轻一挽,露出了纹在小臂上的一簇黑色火苗。

蜀军头目瞬间惊悸地瞪大了眼睛,瞳孔却急剧收缩,像见了鬼一般地尖叫道:“一一一……一火会!”

然后整个人像受惊了的兔子一般,箭一般地从地上跳起来,拔腿就跑。

由于动作太大,断手与手臂之间那点仅存的皮肉也被甩断,一只断掌跌落尘埃。

一众黑衣人一动未动,待蜀军头目跑出十余步时,一柄长剑飞射而至,直接将他穿了个透心凉。

死尸依旧保持着快速飞奔的姿势,踉踉跄跄地又冲出数步,“扑通”一声栽倒在地,惯性使然,尸体依旧向关滑行了一段,方才完全停下来。

管黔滶掉转头来,慢慢地将依旧躲在妈妈血泊中的小女孩抱了起来,不顾她一身的血污,轻轻地将她抱在怀里,将小脑袋按在自己宽阔的胸膛上,不使她看见这满地的血腥。

邓陵子解开了小男孩的绑绳,小男孩哭喊着扑向母亲的无头尸体,哭到了岔气变声。

邓陵子冷静地对他说道:“小子,这个家不能待了,跟我走吧!”

男孩仍然深陷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哭得身体抽搐,神智昏迷,不能自已。

一名黑衣人从死去的蜀军头目身上拔出剑来,顺便在死尸的衣衫之上擦了擦剑身。

一边还剑入鞘,一边对着裙带街两侧紧掩的门扉喊道:

“官吏无道,‘一火会’除之。不会连累诸位高邻,烦请各位安葬此位老妇,其一对儿女,‘一火会’将妥善安置。”

说完,走到哭到昏迷的男孩身边,不由分说,一把将其抱起,扛在肩上,口中说道:“此地不宜久留,速走。”

管黔滶飞剑出鞘,迅速在屋门之上划出一朵燃烧的火焰,然后一声呼哨。

街中众人如同鬼魅一般闪身不见,同时,远处房顶、树梢、山石、杂草丛中,影影绰绰,隐隐约约可见身影闪现,倏忽而走。

这正是与墨家处于半脱钩状态的管黔滶,以及其亲手训练出的“楚黑”徒众。

管黔滶一系黑徒,对墨子身后,孟胜执掌下的墨家十分不看好。更对墨家理念的传播与墨宗出现了较大分歧。

他在中原、在楚国始终找不到自己救世济民的土壤,于是怀着一腔悲怆的心情,西进巴蜀,欲图将自己改良后的墨学,在巴蜀这一片新土地上传播,创造一种绝对公平正义的墨家乐土。

没想到的是,巴蜀之地,更加蛮荒,更加无道,更加不公平。

巴国尚可,由于其原始的五姓共治格局,以及国君是周室册封的姬姓,所以与楚国、与中原的社会形制有相似之处。

特别是蜀国这种奴隶制的社会形态,令管黔滶等人非常震惊。瞬间这些以“救世”为己任的墨侠,感觉到了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下定决心要拯救蜀人于水火之中。

不要怀疑,如果你读过《墨子》,了解过墨家的那些理念与言行,就会知道,确实有这样一群有信仰、有组织、有纪律、有使命的人,为了救国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这就是墨子、墨家的高尚之处。这是他们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的坚持和信仰。

但是单纯依靠管黔滶及其弟子,显然是不足以拯救蜀人这么大一个国度的。

于是管黔滶充分发挥其“墨侠”本色,开始组织秘密结社,暗中串联,宣传墨学,发动群众。

管黔滶从墨家的“墨”字中,取出一个“火”字。

“墨”字的早期字形,甲骨文、金文字形可以看出,下部为燃着火的灶台;上部是方形口的烟囱;中间为叠火的“炎”。

墨字的变迁

管黔滶从墨字中间取了一个“火”字,将自己的秘密结社称之为:

“壹火会”!

为什么起这么个古怪的名字?

从古“墨”字看,“火”在中间,形象地代表了墨家子弟心中有一团救世之火在熊熊燃烧。

《诗·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在薮,火烈具举”的诗句。

描写在夜晚打猎时,众人举火列队照明。“火烈”就是举火把的行列,众人同心列于“火”之下,已有“火伴”的意味了。

“火伴”。背过《木兰辞》的应该记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古汉语中“火伴”就是“伙伴”的意思。

古时军制:“五人为列,二列为火,五火为队。”军中“同火而食”的人称为一“火”,就是指一个锅里吃饭的人。

  • 📚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 加入书架
  • 🗒️

    手机阅读
  •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