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殷朝新政志 作者:桦阳 本章字数:1602 更新时间:2024-12-04 03:30:02
天武帝的诏令
江南改革刚刚平息,天武帝再次颁下一道震动朝堂的诏令:
“宗室为皇家枝干,辅佐国事,理应为国分忧。今特命诸皇子依规开府,掌地方事务,辅佐朝廷,共襄大殷长治久安。”
诏令中明确提到,宗室皇子将根据各自的品阶与功绩,在特定的封地内开设府邸,管理地方事务。这一旨意,被视为天武帝对宗室的一次全面放权,同时也可能是对东宫的再一次考验。
天武帝的诏令引起了诸皇子的强烈反响。
承德王宗邺晟已被削权,此次开府的机会对他而言是一次复兴的希望。他第一时间向天武帝表示忠心,并请求调往江淮以示戴罪立功。
信王宗邺衡表面恭谨,但暗中积极调配属下,以便在其封地内积累更多的地方影响力。
瑞王宗邺宣对天武帝的安排并无抵触,但他更关心如何利用封地扩大自己的经济版图,尤其是东南沿海的贸易资源。
早朝上,天武帝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具体安排:
承德王宗邺晟:封地江淮,负责江淮的漕运与水利事务。
信王宗邺衡:封地北疆,协助镇守玄武关一带。
瑞王宗邺宣:封地东南,监督东南贸易与海防。
其余皇子:则按资历与品阶分配偏远小封地,无具体实权。
兵部尚书杨敬表示支持:“陛下旨意大义,宗室分府必能为朝廷分忧,亦能减轻中央的事务负担。”
户部尚书刘行道则略显担忧:“陛下,诸皇子虽为皇家骨肉,但其开府需动用大量资源,且若府权扩大,恐难免地方独立之嫌。”
内阁次辅魏仲清则说道:“陛下已定规章,诸皇子虽开府,但其权责清晰,需受朝廷与巡察使的双重监管。臣以为此策万全。”
天武帝点头道:“诸卿勿虑。开府之权,朕自有定规,凡有僭越者,皆按国法论处。”
东宫内,宗邺文召集幕僚讨论此事。
苏子恒开门见山地说道:“殿下,父皇此举,表面上是分府分权,实则是放权与试探并行。宗室开府,若能安分守己,或能为国分忧;但若用此机会扩大势力,必成后患。”
宗邺文点头:“不错。父皇用意深远,一方面将宗室的矛盾转移至地方,另一方面也在试探东宫的掌控力。子恒,你以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苏子恒答道:“臣有三策。”
分化宗室:利用各皇子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他们的隔阂,避免形成联合势力。
强化监管:通过巡察使与东厂的力量,加强对皇子封地的监督,防止地方势力坐大。
布局盟友:在各皇子的封地安排可靠的东宫盟友,以牵制皇子的活动。
宗邺文微微一笑:“此计甚好。本宫会在父皇面前提议,由东宫协助巡察使全面监督诸皇子的开府事务。”
诸皇子获封后,迅速展开行动。
承德王宗邺晟利用江淮水道的优势,大量招募地方士绅,并暗中培植漕运私兵。他的目标,是以江淮为基础重建自己的影响力。
信王宗邺衡在北疆加强与草原部族的联系,试图通过边境贸易积累军需资源,为将来的扩展做好准备。
瑞王宗邺宣则以东南贸易为名,与外邦商贾频繁接触,试图建立一个跨国贸易网络,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
针对诸皇子的暗中动作,东宫迅速展开反制行动。
江淮的制衡:宗清婉通过江南巡察使的权力,加强对江淮士绅与漕运的监管,同时派东厂探子潜入承德王府,掌握其招募私兵的证据。
北疆的监控:苏子恒命锦衣卫加强对北疆草原部族的巡查,截断信王与外部势力的联络,并联合边疆驻军,确保东宫对玄武关的绝对控制。
东南的封锁:宗邺文亲自奏请天武帝,加强舶司与东海水军的联合行动,切断瑞王与外邦商贾的贸易往来。
不久后,东宫的情报被递交到天武帝手中。天武帝得知承德王招募私兵、信王与草原部族勾结的事实后,勃然大怒。
他下旨:
削减承德王的漕运权:漕运事务由江南巡察使直接接管,承德王仅保留象征性的管理权。
警告信王:命北疆大营将信王的行动限制在玄武关内,并禁止其参与任何边贸事务。
约束瑞王:下令舶司冻结瑞王与外邦的贸易往来,东海水军严控东南海域。
天武帝震怒之下,宗室的开府计划受到严重打击。
风波过后,苏子恒对宗邺文说道:“殿下,此次宗室开府虽有波折,但总体未能对东宫形成实质威胁。接下来,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地方的布局,以彻底削弱宗室的反扑能力。”
宗邺文点头:“不错。父皇的试探虽让宗室陷入险境,但也提醒我们,东宫的权力只有在绝对掌控下,才能真正稳固。”
夜深,东宫内的烛火未熄。苏子恒在书案前整理各地情报,目光坚定:“宗室虽表面服从,但其野心未灭。这场权谋之局,唯有彻底掌控,方能结束。”
而在江南巡察使府中,宗清婉目视南方,喃喃道:“江南的乱象虽平,但我必须守住这片土地,为东宫的胜利铺就坚实的基础。”
风云激荡,棋局愈深。宗室开府的尝试,反而加速了东宫的整合与扩展。而天武帝的每一次裁断,似乎都在为东宫的最终胜利积蓄力量。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