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首先排除的,就是解缙!

小说: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本章字数:1360 更新时间:2024-12-03 11:32:44

虽然许多官员没啥钱,但他们的俸禄,有一部分是宝钞发的啊,这叫折色。

于是大伙很担心,旧钞怎么处理?

另外,大家忍不住私下议论,这广智侯真是异想天开,竟然想把皇帝的画像印到钱钞上去!

若是其他大臣提出此事,多半是要以大不敬的罪名,受到处罚。

哪怕没被罚,往后在同僚中也要抬不起头来了。

这叫谄媚!

还有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了?

但陆知白提出这个主意,就没啥问题。

他是驸马啊,要叫陛下父皇的。

至于武将,也没有这种烦恼。

陛下可真是太厉害了,能把自己印钱上!

许多武人心底反而羡慕极了。

到了第二天。

有些文臣也想明白了。

把开国帝后的画像印在钞上,虽然不要脸,但确实有莫大的好处。

除了防伪,最大好处是能够加强皇朝统治。

也有些臣子,因为此举大不敬、前所未有等原因,心中异议。

但毫无用处。

朱元璋对这个改动,爱得不行。

因为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看。

但凡看到钱的时候,老祖宗在瞪着你!

这对普罗大众也是一样的。

朱元璋认为,这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

礼部没有定好图案之前,就没有陆知白啥事儿了。

他在思量朱元璋提到的,再寻找几个少年英杰的事情。

这事儿他自己也考虑过,但还没着手行动,如今倒是恰好了。

或许因为一直惦记,晚上他做梦都在浏览史书,看种种资料……

此事没办法与人讨论,只有他自己细细琢磨。

首先排除的,就是解缙!

这个神童聪明归聪明,但一直做文职工作,是个文学家。

毕生成就,主持修撰永乐大典。

陆知白还是更喜欢能做实事的人才。

所以,他想起的第一个人选,就是与夏原吉齐名的蹇义。

此人擅长做吏部工作,聪明是肯定的。

史书评价他过于守成。

好处是稳的一批,坏处是缺乏进取。

另外,蹇义的人品也有史书盖章:

为人质朴正直,仁孝忠诚,善处理同僚关系,不曾一语伤人。

这家伙与夏原吉一般大,今年十七岁。

唯一不好的,就是家太远了,在重庆府的巴县(重庆市巴南区)。

离京师恐怕有三千里了!

陆知白很快确定第二个人选。

也是永乐年间的名臣。

周志新!

朱棣常常叫他新啊,新啊,所以后来他改名为周新。

周志新铁面无私,嫉恶如仇,被称作“冷面寒铁”。

大明也有自己的神探!

可惜这位周青天太过刚直,做浙江巡抚时,得罪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朱棣那时也犯糊涂,偏信纪纲,杀害了周新。

后来悔青了肠子。

就封周新为杭州城隍神。

周志新如今也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家住广州府南海县(佛山市南海区)。

这个冷门领域的特殊人才,陆知白很希望能把他找过来。

周志新这辈子,绝对可以促进法律的制定完善,法医、刑侦等学科的发展。

既然要找周志新,陆知白就在想——

要不要把小纪纲也找出来,趁早弄死?

思索一番。

陆知白终是叹了口气。

纪纲一手遮天,固然有时代、个人原因,但锦衣卫的制度问题更大。

等以后成立了北镇抚司,锦衣卫逐渐坐大,哪怕没有纪纲,还会有刘纲、李纲……

至于之后的人选。

明初重臣,有大名鼎鼎的三杨!

杨士奇有学行。西杨有相才。

杨荣有才识。东杨有相业。

杨溥有雅操。南杨有相度。

但是呢,现在杨荣和杨溥,还是七八岁的小娃娃。

先让他们自个儿生长吧~

倒是杨士奇,现在已经十四五岁了。

问题是他自幼丧父,家贫,游学四方,不晓得能不能找到呢。

陆知白苦思冥想许久。

许多骨干官员,并没有那么大的名声。

他又想起来,有个户部的,叫郭资。

擅长钱谷管理。

“咦?”

陆知白稍作回想。

突然想起,他好像在前些天国子监那批考生的名单中,看到过郭资!

不知是不是同一个人,但极有可能。

陆知白准备打探一番。

如果是的话,那就让他在国子监好好学习吧。

即便如此,也还是开心。

仿佛抽到了一堆SSR~

傍晚。

陆知白溜达到夏原吉的住处。

夏原吉已经在灯下伏案读书了。

见他过来,连忙起身行礼:“恩师!”

陆知白拿起铁签子,挑了挑灯芯,让灯更亮些。

“再点一盏灯!太暗了伤眼,不要心疼这几个钱,眼睛坏了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夏原吉连连应是。

陆知白看着他,无奈的摇头。

哪怕家里生活条件早已好了,自己也领了俸禄,但夏原吉仍然是能省则省……

  • 📚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 加入书架
  • 🗒️

    手机阅读
  •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