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唐太宗——李世民

小说: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作者:徐夏半生 本章字数:1592 更新时间:2024-11-23 11:58:09

李世民,陇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幼时聪明机智,高明的见解非常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人没有一个人能够估量他。

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李世民响应招募去救援,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将要出发时,李世民对云定兴道:“一定要携带旗鼓来设置疑兵。再说始毕可汗全国的军队敢于包围天子,必定是认为国家仓猝之间无人救援。我们张大军容,让军旗连绵数十里,夜晚就让钲和鼓声互相呼应,胡虏必定认为救兵已大军云集,就会望军队扬起的尘土而逃遁了。不然的话,敌众我寡,他们全军来战,我们必不能应付。”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并将军队驻扎在崞县,突厥侦察骑兵飞马报告始毕可汗道:“隋朝大军已到。”由此突厥解围遁逃而去。

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当时,有高阳贼酋魏刀儿,自号历山飞,来攻太原,李渊进攻魏刀儿,深入贼人阵营中,李世民用精锐骑兵突围而进,弓箭所射,敌军溃散,在万众敌营之中救出李渊,恰逢步军赶到,李渊与李世民又奋力攻击,大破敌军。

隋朝命运已终,李世民暗中图谋起义,常常降低身份推崇士人,拿出财物来供养门客,群侠大盗,没有一个人不愿效死力。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率军攻打西河并宣布政令。攻下西河后,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

起义大军往西攻打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人,屯扎在霍邑以抗拒义军,恰值久雨粮尽,李渊与裴寂议论,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李世民说:“本来兴起大义是为了挽救苍生百姓,应当先攻下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敌军就退军,恐怕跟从起义的人将会一时解散。回军守卫太原一个城池,这是为贼打算,拿什么来自我保全!”李渊不采纳,催促命令引军出发,李世民于是在外大声嚎泣,哭声传到李渊帐中。

李渊召见他问哭的缘故,李世民对答说:“现在军队凭借仁义起事,进战则必胜,退还则军队必溃散。众军在前面溃散,敌军在后面乘虚进攻,死亡马上就到面前,因此悲痛啊!”李渊这才醒悟而停止回军,雨止,李渊率军奔赴霍邑。李世民怕宋老生不出战,于是率领几个骑兵先奔到城下,举鞭指挥,好像要围城的样子,以激怒宋老生。宋老生果然被激怒,开门出兵,背靠城池扎阵,李渊与李建成在城东会合扎阵,李世民及柴绍在城南扎阵。宋老生指挥军队猛冲,首先直逼李渊,致使李建成坠落马下,宋老生乘势攻击,李渊与李建成都退军。李世民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冲断了宋老生的军队,率领军队奋力攻击,宋军大败,都抛弃武器而逃。此时霍邑的城门已经悬挂起来,宋老生拉住绳子想要爬上城,李世民趁势斩了他,平定了霍邑。

李世民请求进军入关,攻取永丰仓来赈济穷困,收服群盗来谋取大兴城,李渊认为很好。李世民以前军渡过黄河,先平定渭北,三辅的官员、百姓以及豪杰绅士到军门请求献身报效者每天用上千人来计算,扶老携幼,布满在大旗之下。李世民收留英豪以作为备用的官员,远近听说此事的人,都来献身投效。

军队在泾阳驻扎,精锐之兵九万,击破胡贼刘鹞子,兼并了他的部队,留下殷开山、刘弘基屯扎在大兴城。李世民率军亲自奔赴司竹,贼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人都率兵来会合,屯兵在阿城,获得兵士十三万。大兴城父老拿牛、酒到军门的很多,李世民慰劳他们而后送走他们,什么也不接受,军令严明整肃,秋毫无犯。不久,李世民与大军平定大兴城,李渊辅佐国政,任命李世民为唐国内史,改封为秦国公,食邑万户。恰值薛举精兵十万前来逼近渭水之滨,李世民亲自率军攻打,大破其部众,斩杀一万多人,攻占敌军土地一直到陇坻。

  • 📚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 加入书架
  • 🗒️

    手机阅读
  •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