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遥七叶 本章字数:1908 更新时间:2024-11-29 19:57:18
神武七年,五月初一。
洛阳城,紫微宫。
殷无咎在含元殿审阅朝廷财政的各项收支,御前案桌摆满朝廷公文。
虽然宰相们早已处理完毕,但是仍然需要呈给殷无咎进行审阅。
大夏财政属于量入为出,朝廷根据实际收入来决定支出限度。
即是去年财政收入多少,今年朝廷才能决定支出多少,在财务上强调合理规划,确保每年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财政赤字和寅吃卯粮。
殷无咎坐在皇位上审阅文书,他不禁有些唉声叹气说道:“哎,薛嵩上奏要求组建十万平州军,每年又是一笔巨大的军费开支,就是不知平州各郡能够截留多少钱粮。”
“今年开春大夏朝廷组织上百万汉家百姓移民平州各郡,只需再过三五年后,朝鲜半岛便能初步消化下来,届时再也不用担心新罗叛军卷土重来。”
为了能够彻底把新罗故地消化掉,殷无咎指示平州节度使薛嵩在当地实施汉化改革,全面推行汉家文化以及大夏政令。
平州节度使薛嵩按照殷无咎的指示,他在新罗故地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凡是懂得汉语一律视为汉家儿郎,享有各种免税优待,至于不懂汉语则是贬为胡人番户。
胡人番户不仅需要承担大量赋税,还不能在大夏帝国当兵做官。
这套政策帮助汉家文化快速传播,新罗遗民纷纷穿起汉家衣冠,开始努力学习汉语,只有这样才不会遭到歧视。
就在殷无咎审阅朝廷文书的时候,右仆射郑珣瑜拿着前线捷报来到含元殿,他一脸兴奋万分说道:“陛下,大喜啊!”
“看你高兴成这副模样,朕都能猜到肯定是李光弼在前线打了大胜仗!”
殷无咎还以为只是取得大捷而已,他招呼着郑珣瑜把捷报拿过来。
“陛下请看!”
郑珣瑜呈上捷报文书交给殷无咎。
殷无咎伸手接过捷报文书,他仔细翻阅起来,随即一脸不可思议说道:“李光弼真是厉害,仅凭三万偏师便能灭亡渤海,一战俘虏渤海国王大钦茂!”
“陛下,李光弼要求发兵增援,不知您对后续有哪些安排?”
郑珣瑜想要听听皇帝陛下有何意见。
殷无咎摇了摇头苦笑道:“既然李萼和郭子仪两人已经派兵前去支援,那就只能把渤海国交给李光弼全权处理。”
“朕准备把渤海国设为渤州,委任李光弼为渤州节度使,其弟李光进为渤州节度副使,命令他们兄弟两人攻城略地。”
因为渤海国还没完全投降,所以殷无咎选择放权李光弼,毕竟这地盘是他打下来的,那么交给他去经营自然最好。
郑珣瑜觉得委任李光弼经营渤海有点大材小用,他随即上书建议说道:“陛下,何不让他兼任室韦、黑水两府经略使,这样也可以加速兼并室韦和黑水靺鞨。”
盛唐时期,李隆基为了避免渤海国成为东北霸主,他在室韦族聚居的大兴安岭设置室韦都督府,而后又在渤海国之北的黑水靺鞨设置黑水都督府。
室韦和黑水两个都督府都是属于羁縻统治,主要作用就是制衡渤海国。
随着殷无咎把李唐政权赶到西域,室韦和黑水两个都督府在名义上转而臣服大夏。
大夏朝廷要想兼并东北夷狄,那么接下来就会轮到室韦和黑水靺鞨。
室韦和黑水靺鞨两大势力皆为部落联盟,只要方案实施恰当,那就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他们跟渤海国有着天壤之别。
渤海国属于国家政权,室韦和黑水靺鞨只是部落联盟而已。
殷无咎见到郑珣瑜如此举荐李光弼,他微微点头答应下来:“行吧,那朕就委任他为室韦、黑水两府经略使,让他李光弼组建渤州军经营渤海国,待到渤海国投降之日,再把渤海国王大钦茂以及王族成员押来洛阳。”
“陛下圣明!”
郑珣瑜一脸激动万分说道。
他觉得大夏朝廷在自己有生之年兼并东北夷狄不成问题,这是值得纪念的丰功伟绩。
殷无咎同样跟着非常高兴,他对着郑珣瑜说道:“这李光弼带兵打仗确实厉害,可见尚书令李茂眼光还是不错,而你也让朕对他委以重任。”
这话一出,郑珣瑜郑重其事解释道:“启奏陛下,李光弼行军打仗深得兵法精髓,再加上他在朝堂几乎没有党羽,用他征战最好不过,这样也可防范来自世家大族的掣肘。”
“右仆射,你自己也是来自世家大族啊!”
殷无咎顿时有些无语提示道。
没想到郑珣瑜义正辞严说道:“陛下,微臣虽然来自荥阳郑氏,但是深知世家大族的丑陋嘴脸,因此更要防患于未然。”
“元伯,莫非有人为难你?”
殷无咎顿时皱着眉头询问道。
郑珣瑜唉声叹气解释道:“启禀陛下,微臣父亲英年早逝,剩下我跟母亲两人相依为命。本来父亲大人在临终前留有一些遗产,没想到一场丧事举办下来,反而变得穷困潦倒一无所有。”
“母亲大人早年带着我寄居在族兄家里,没人看得起我们母子两人,从那时起我就发愤图强,并且退耕陆浑山养母,最后幸得陛下赏识,这才能有今天荣华富贵。”
“后来我回去荥阳老家祭父,郑氏族人立即打扫摆酒设宴,人人都是笑脸相迎,族兄们对我恭敬有加,嫂嫂们向我忏悔当初自己有眼无珠,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听到这些,殷无咎顿时开怀大笑说道:“元伯你就不要在意啦,世间之人本来就是这么炎凉,莫要忘记昔日苏秦亦是如此。”
“贫贱之时父不以为子,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只有富贵的时候家人才会争相巴结逢迎,家里人尚且如此,你还能指望有多少正人君子?”
郑珣瑜好歹也是读过《战国策》,他自然知道前倨后恭的典故,故而才会劝谏殷无咎防范世家大族。
尤其郑珣瑜在担任右仆射之后,他才初步了解到执政门阀究竟有多么可怕,尚书省六部官员基本都是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的门生、故吏、亲信、朋党乃至旁支族人。
幽州节度使李萼在外统御军事,尚书令李茂在内执掌政务,兄弟两人形成至高无上的双重权力架构,这让郑珣瑜感到非常忌惮。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