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有人推动

小说:晴阳照行旅 作者:花落虽频 本章字数:1510 更新时间:2024-11-29 19:01:31

林夫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宁儿与京城才女谢清去参加一个诗会。”

谢清在大兴文坛上很有名,林夫人肯定林韵宁的这位良友。

她有自己的考虑,林韵宁好武还喜欢医学,与才女谢清在一起也能增加点文雅之气。

但陈恪却不这么想,才女不一定是良师益友。

他有一支少年侦查队帮他收集名人的各类信息,通过各种信息的汇集和分析,他对谢清的评价是“好赌、好酒、好浪漫,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做出这个判断他发现谢清与那个世界的李清照很相似,而他对李清照的为人评价很一般。

李清照的词不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除了那首《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确为千古名句,透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可笑的是,这首诗是在她仓惶逃往江东的船上创作的。

她是女人,可以过江东,顺便讽刺一下过江东的男人,这里的含意就比较深了。

但不管怎么说她都是一位优秀的女词人,如果不是与她同时还有一个梁红玉的话。

梁红玉在后世的名气没有李清照大,她不会作诗填词。

但陈恪如回到那个时代并还有一个姐妹,一定会让她与梁红玉交往而不是李清照。

同样一个道理,陈恪就觉得与张出尘交往好于谢清。

张出尘是实用主义者,而谢青却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为人处世还是实用些比较好。

陈恪就是这么想的,嘴上还说了出来,“婶娘、谢清确是才女,但才女却未必是好的朋友。”

听陈恪这么说林夫人愕然,她不明白陈恪的意思,京城四大才女,谢青才是真的才女,而张出尘、薛媛和李漱玉只是为了凑数而已。

张出尘以经商出名,却未体现出文才。

薛媛喜欢诗词歌赋,却没什么出彩的作品。

李漱玉擅长古琴,并被称为古琴大家,但在创作方面却没什么建树。

她们三个只是比较有名,于是好事者将她们三个与谢清并列为四大才女,这样说起来比较好听,往往许多事就是这么简单。

而林夫人却想复杂了,“陈恪是怕谢清将宁儿带坏了?”

她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陈恪有才,却不一定想娶一个有才的女子,可能贤妻良母才是他对伴侣的要求。

而林毅之和林韵泽也有相同的想法,林毅之缓缓问道:“宁儿在京城没有手帕之交,你觉得她跟谁交往为好?”

这句问话藏着一个陷阱,陈恪想都没想就回道:“我与女子没有交往,只听说谢清好赌、好喝,从而认为不是良友而已。”

他没跳进陷阱,于是林毅之再问:“你不是与张出尘熟悉吗?”

林毅之问到张出尘,陈恪坦白他俩的情况,“小侄与张夫人之间只是东主与助讲之间的关系。”

他与林毅之说话十分小心,而张出尘在刘太后面前说话更小心。

今天发生的事让刘太后关注陈恪,安排薛媛带张出尘入宫陪她共进晚餐。

席间说了一席闲话后刘太后突然问道:“出尘、你对陈恪怎么看?”

这个问话早在张出尘意料之中,立刻轻声说道:“启禀太后,臣女在定军城的城主府初次遇到陈恪,觉得此人杀伐果断。”

“随后被带进定军山加入女营,听说了一些事,又觉得此人面冷心热,极守规矩。”

“臣女还亲眼目睹了火烧定军山峡谷一战,又觉得此人的运气极好。”

张出尘避开了陈恪箭射马师利一幕,将陈恪的谋划纳入到运气之中,然后继续说道:“回到京城后,高山长为他亲来寒舍讲情,臣女知道陈恪也来了京城。”

“当时不得不给高山长一个面子,事后安排婢女婵儿前去听课,想找个合适的借口将他赶出鹤翔书院。”

“可婵儿回来跟我说起他的讲学,他对曹刿论战的讲解让我大为新奇,于是第四天前去听讲,他讲的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其见解让臣女耳目一新。”

“这些天臣女经常去听陈恪讲学,认真总结一下,他的讲学主要分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们不看表面文章,而是深挖文章的背影和意义。”

“二是提倡知行合一,鼓励学生读书明智多条路,不要死抱着金榜题名不放,为此还编了一个小故事,名为‘孔乙己’......”

张出尘有准备,将“孔乙己”的故事从头至尾叙述一遍。

这个故事讲完了,刘太后不说话,薛媛唉声叹气地说道:“听这个故事感觉好压抑,饭都吃不下去了。”

刘太后也叹口气说道:“是啊、好压抑。”

然后缓缓说道:“安定城之战后,谭相曾跟哀家奏报过小部队的详细情况,对陈恪的评价是有谋略,但运气才是取胜的关键。”

“他以六百人偷袭定军城,若不是那场突发的大风,小部队可能全军覆没。”

“而定军山峡谷一战也是如此,若降下大雨,火攻计划前功尽弃,小部队立刻陷入律军追杀的困境。”

  • 📚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 加入书架
  • 🗒️

    手机阅读
  •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