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师小面包 本章字数:1878 更新时间:2024-11-24 14:23:24
“拜见王上,王上万年”,令尹弥生等几位理政殿大臣悉数被楚王熊章召来。
“免礼,赐座”,熊章让寺人搬来坐垫。
待几人依序坐好之后,熊章才开口说道:“寡人今日召见诸卿来,只为一件事,那就是迁都”。
“迁都?”,令尹弥生闻言,迅速的与其他几人交换了一下眼色。
迁都的提议是弥生在楚王章九年的时候提出的,当时这一提议便在楚国朝野引发轩然大波,众人对迁都这个话题展开了无数次的激烈讨论,但自家大王却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定论。
即便后来令尹弥生主动询问,熊章也都选择避而不谈。
令尹弥生心里很清楚,要么是自家大王根本不想迁都,要么就是大王还没考虑好要迁往何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于是,楚国迁都的事情就这样被搁置了整整一年。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年刚过没多久,自家大王竟又一次提及了这个已经被搁置许久的迁都话题。
“难道是因为去年北地诸封君大夫频繁置换领邑吗?”令尹弥生暗自思忖道。但结合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他认为自家大王可能早已将目光瞄准了楚国新都的新址——北地。
“王上,不知道是想将楚王新都迁往何处?”,令尹弥生直接询问道。
“楚国迁都乃是大事,新都日后或许要长期作为楚国都城所在,不可草率了事,所以寡人这一年以来都在考虑迁都事宜,你们以为新都放在北地如何?”熊章对诸卿问道。
“敢问大王,是北地何处?”,左尹端木赐好奇的问道。
其他人也都对自家大王的选择十分好奇,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寿春。
“取楚国舆图来”,楚王熊章对寺人伍吩咐道。
“唯”,寺人伍很快就将舆图取来,并展开。
“此地如何?”,熊章指着日后襄阳的所在地对众人问道。
“王上,此地位置的确算得上是得天独厚,南通江汉、东接汉口,北上中原,西去关中”,令尹弥生在将这片区域的全部综合性的看过之后也是表示这个位置确实不错。
“王上,此地如今乃是旷野,若是在此地重新铸造一座都城的话,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财货恐怕都不是小数目,臣以为还是寿春不错,寿春不仅有地利,而且寿春城本身就很大,只需扩建一二便能成为一座气势恢宏的都城”,大司农樊须说道。
大司农虽然是反对熊章迁都,但现在看来既然已经不能阻挡迁都,那就选择一个位置不错、消耗最小的地方建都也算不错,毕竟大司农掌管这楚国府库,想着的还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听到樊须的话后,众人皆是沉默了起来,迁都一事本来就是消耗巨大,劳民伤财之事,如果还要重新建造一座都城,那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和财货更是无法想象。
而寿春作为楚国的大城,地理位置也很优越,只需要稍加扩建就能满足需求,他们几人之中,有不少人还是偏向于迁都寿春的。
熊章听着樊须的话,不由皱起眉头,他明白樊须所说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他更看重的是新都城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
如果只是简单地扩建寿春,虽然可以节省一些资源,但对于楚国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有所限制。
熊章抬起头,目光坚定看向樊须,说道:“迁都之事关乎我楚国之兴衰,不可草率行事,虽然兴建都城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却可奠定我楚国百年之根基。依寡人之见,当以长远计,择一地利人和之处,重新铸城,方为上策。”
众人听到楚王熊章的话,一时无言。
“王上,臣赞成在此地建都,此地距离旧都丹阳不是太远,不过百余里,我们能够在此地建都也算是足以告慰先祖了”,宗正子闾说道。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对楚国历史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
丹阳(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一带),这个名字承载着楚国的辉煌与沧桑。
它曾是楚国的第一个都城,也是楚国的发源地,这里见证了楚国的兴起、繁荣与衰落,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楚人的鲜血与汗水。
昔年,周昭王时,周朝的统治已渐趋衰败,而楚国却逐渐崛起,周昭王屡次出兵南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然而,楚人并未屈服于周军的压力,他们毅然决定沿着丹江河谷下徙,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一迁徙,不仅展现了楚人的坚韧不屈,更为楚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周夷王以前数十年间,楚人多次无奈顺着丹江迁徙,他们历经艰辛,穿越山川河流,最终在南方找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这片土地成为了楚国的新家园,也为楚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从楚文王开始,楚国的都城也开始南迁到了郢,这标志着楚国的政治中心进一步向南转移。
但楚国历经数百年虽然在南方开拓了一个巨大的疆域,但在楚人的内心里面,无一不想着再回到当初的那片楚人的起源之地。
之后的楚国已经变得强大,同时周王室也变得衰弱,这时的楚国才终于有了足够的实力来应对中原诸侯的威胁。
此时,楚人开始怀念起故乡丹阳,希望能够回到那个曾经孕育过楚国文明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因此,作为楚国的宗室,宗正子闾对丹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知丹阳对于楚国的意义,那里是楚人心中永远的圣地。
尽管现在无法将都城迁回丹阳,但能够靠近丹阳,也让他感到欣慰,毕竟,这里离丹阳只有百余里,可以说已经非常接近了。
宗正子闾的话得到了司马景琰的认同。
楚王听了宗正子闾的话,也颇感意外,他还真没有想到,时隔数百年,丹阳在楚人心中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当然,丹阳只在老楚人心中有影响,在弥生这些入楚派看来,楚国应该考虑的还是实际情况。
“王上,若论地利,此地跟寿春相比也并无突出之处,王上为何不选择寿春而要在此地建都呢?”,令尹弥生疑惑的问道。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