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大反派也有春天2 作者:熏香如风 本章字数:1446 更新时间:2024-11-24 15:34:22
“对,现在看来,V2飞行炸弹对伦敦的轰炸不过是核导弹的预演。”战地女郎丹妮尔的眼神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不久前冒险姐妹团还不禁感叹:好家伙,多拉大炮、V2火箭、再加“核裂变”,好像有什么黑科技呼之欲出啊。如今就已经呼之欲出了啊。只不过这个呼之欲出并不是她们,而是第三帝国。
“是不是那位神秘的玩家?”女游击队员艾琳的猜测很合理。
“不一定。”临来时做足了功课的战地女郎丹妮尔说到一个关于二战的恐怖传闻:“根据战后‘德国核研究的修正主义理论’,纳粹德国在倒台之前的某个时刻,至少三次成功试爆了武器级的核弹。”
德国可能制造出了核武器,并进行了试验,这是“德国核研究的修正主义理论”中,最让人吃惊的地方。以其所述,1944年10月德国在波罗的海的鲁根岛(Rugen)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有两个目击证人的证词为证。
第一位目击证人是路易吉·罗梅尔萨(Luigi Romersa),他是一名意大利战地记者,被墨索里尼派去参观希特勒宣称能帮助他赢得战争的秘密武器。罗梅尔萨写下了此次试验产生的巨大破坏力。他后来回忆道:爆炸之后,在地堡中等候了几个小时,让“剧毒的死亡射线”散开之后才能脱下防护服。
另一证词是由一位名叫汉斯·津瑟(Hans Zinsser)的德国空军军官提供。当时他正在该空域驾驶一架亨克尔He 111。证词中他这样描述:一朵狂暴而翻涌的蘑菇云从地上冒起,高达7000米,在爆炸地点上空。出现了强烈的电信号干扰,无线电联系无法继续,就像闪电一般。
他所描述的“蘑菇云景观”,其中关于爆炸后出现的“极强光亮斑点、压力波、色彩不断变幻的蘑菇云和强烈电波干扰”等,与原子爆炸物测试后生成的典型环境相吻合。也都和原子弹爆炸非常有关联——这是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EMP)引起的。事实上,电磁脉冲的大小和它影响的范围直到后来才慢慢被人了解。直到1952-1953年期间英国进行的核试验中仪器出现问题,英国人才发现是由被他们称作“无线闪光灯(Radioflash)”的电磁脉冲引起。而1944年10月的两份证词已经准确描述了原子弹爆炸时的场景。即便是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瘦子”试爆成功,也远远落后于两份证词的时间线。
就在两份证词的同一个月,柏林电话系统长时间中断,围绕这一话题的离奇报道不断涌现。柏林电话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德国官方的解释是,电话中断是炸弹的破坏引起的,但是通讯中断了至少60个小时,远远长于此类维修所需的时间。在这次通讯中断中,即便是瑞典外交办事处也无法与柏林使馆取得联系。这和柏林1945年4月艰难的战斗时期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柏林的电话系统几乎一直运行到战争结束。后来普遍认为,这是电磁脉冲(EMP)造成的。
德国必须采取改进的防护设施来保护重要的电子设备免受电磁脉冲的破坏性影响,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何第二次试验直到1945年才在图林根州(Thuringia)的奥尔德鲁夫(Ohrdruf)进行。第二次似乎采用的是一个很小的“增强裂变”武器,其威力相当于战后的战术核武器。
一些零零散散的发现,似乎也能佐证这项险些改变二战历史的纳粹黑科技的存在。比如可能是在莱瑟(Leese)附近的地下工厂发现了一些被人为破坏的在结构上有较大修改的特殊型号的V2导弹。这些特殊型号的V2导弹,其中部设置了一个装载放射性物质的有效载荷舱。
“如果有人提前告诉困守的地堡中的希特勒,只要稍加忍耐就能一举扭转战局。会这样?”女游击队员艾琳的表情已给出答案。
“其实,已经不需要有人特意跑这一趟了。”战地女郎丹妮尔的表情也几乎等同于开卷:“《大战役》的拍摄,塑造了一支充满了镜头表演欲的狂热的意大利海岸师。而充满了剧情张力的强大表演型集体人格的塑造,已经超越了‘角色’本身。就好比‘戏精上身(Drama Queens/Kings)’。在残酷战争精神压迫和长期精神极度紧张的多重扭曲下,达到了某种‘忘我’的境界。种种迹象表明,除了少数抢滩成功的先头部队,盟军大部分的登陆部队都被拦在了地中海上。不得已,只能用一次次不计代价的机降来填补损失,补充兵力。随着机降伞兵部队的大量消耗,后续的诺曼底登陆可能很难成功甚至不会发生。”
“我的天哪……”女明星安妮莉丝·阿克曼立刻就想到了:“也就是说,在本剧情时空下,第三帝国很可能撑过1945年。”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