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作者:钱富贵er 本章字数:1758 更新时间:2024-11-22 12:59:18
太子的老师不少,李复记不全,反正他只知道,这些老师仗着自己老师的身份,还有李二凤给他们撑腰,打着要教导出一个贤明太子的名号,把李承乾给欺负狠了。
当老师的,骂两句学生不要紧,但是要是为了宣扬出自己的名声而去骂太子,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博一个美名。
这特娘的算是好老师?告状的时候你心里是想着为自己博一个光明的前途,留下一个敢于直谏的美名,还是真心为了太子好?
李承乾这么优秀,这么聪明的孩子,让他们给教导成什么了?
眼前的李承乾,也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面对蝗灾这种大灾难级别的事情,努力,认真,而且性子沉稳大度。
孩子都这样了,你们特娘的还要什么自行车?
李复想起自己大侄儿在那一大堆太子老师的欺负下变成那历史上的那般模样,就生气!
十分生气!!
不过好在,他现在也占了个太子老师的身份,而且身为太子的叔叔,也能明目张胆的护犊子。
那帮老顽固要是敢骂李承乾,李复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祖安钢琴家”。
不过,他的这番话,一来是想起来那些老师这般对待李承乾心中生气,二来也是暗戳戳的敲打李承乾。
别人既然说你了,你心里要有一个判断,如果人家向你进言了,当面指出你的错误了,而且你是真的犯了错误,但是你不采纳,依旧是我行我素,那么,人家找你老子告状,也是实属无奈了。
因为毕竟君臣有别,老师管学生天经地义,但是臣子做得再多,也有一个度。
李复的话,也让李承乾有了自己的思考。
“承乾,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王叔只记得,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老师辛辛苦苦为你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将他的学问,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承接老师一生之所学所悟,并且传之于后。
因此,学生尊重老师,因为你传承了人家的学问。
可是,这天底下,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如此纯粹的只是想要将学问传授给学生的。
读书人也是人,也是俗人,是人,便有欲望,只不过欲望亦是分高低贵贱罢了。”
“王叔也有欲望,王叔的欲望便是能让大唐更加强盛,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庄子上发展的更好,王叔也想要过好日子,吃好穿好,享清福。
因此,王叔要让手底下的人挣钱,而后将挣来的钱,投入到自己的欲望当中去,庄子上的一切,你也看到了,这便是王叔欲望的具现化。”
李承乾认真点头。
这些,他听懂了。
“王叔的欲望,一半是高贵一些的理想,说句不要脸的话,叫做利国家利益百姓。
另外一半呢,则是私心的庸俗理想,挣到钱,盖新宅子,享受生活,吃吃喝喝,无忧无虑。”
“人呐,总要有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没有理想躺平的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即便是咸鱼翻身,那依旧是咸鱼,它变不成能上的了台面的珍馐。”
“所以说,王叔觉得,人活一辈子吧,多少得有点价值,不然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李复笑道:“旁人的话,可以听,但是不能全听,这就需要你自小到大,不断的增长自己的见识,增长阅历,而后你才能更轻松的分辨,别人的话,是否对你有利,还是单纯的,只是嘴一把过过瘾。”
“如果是对你有利的,无需多说,咱肯定是要听一听的,老话说的好,听人劝,吃饱饭,就像王叔要领着庄子上的人灭蝗,告知庄户们的话,若是庄户们听劝,是不是就是对他们有利的?”
李承乾认真点头。
“王叔说的对。”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香烧得多,鬼惹得多,身边的人多了,各自有各自的见解,这就需要你来分辨了。”李复走到李承乾的跟前,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
“不急,你还有大把的时间,让自己成长起来,成长到像你阿耶一样优秀的人。”李复笑道:“你阿耶啊,别看他平常时候在群臣面前显得有点憋屈,但是重要时刻,朝堂百官白僚,在你阿耶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当初义安王谋反的时候,你阿耶坐镇在太极宫,吃顿早饭的功夫,平了义安王,震慑住了满朝文武。”
张焕他们在外面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要召集庄子上的百姓说这回事,阎立德和姜确两人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着下面的人下发来自泾阳王殿下的死命令。
这会儿,庄子上的人全都聚集在村头,听到张焕的描述之后,虽然心中有些担忧,但是,这可是泾阳王殿下的命令!
“我等一定听从殿下的命令,殿下让我们灭蝗,我们就去灭蝗!”里正率先表态。
别说是杀蝗虫了,只要是殿下提出来的,杀人他们都敢上!
这庄子上,是殿下让他们吃饱了饭,是殿下让他们有钱盖屋子,有钱让他们买新衣裳。
是殿下让他们的娃娃能够去学堂!
若是没有殿下!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我们听殿下的!”
众人也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不就是杀蝗虫吗?若是真有蝗神,那蝗神生气,就朝着他一个人来就好了,杀蝗虫的是他们!
村子里上了岁数的老人是经历过蝗灾的,知道蝗灾有多么的可怕,原本看到今年地里的情形,他们的心都凉了。
等到蝗虫把地里的庄稼都吃完了,他们这一年,就没了收成了,靠着地吃的饭,都被蝗虫吃了。
虽然手里有点钱了,可是靠着买粮食,养活一大家子的人,能熬过今年去吗?有了蝗灾,那粮食的价钱,还能跟往常一样吗?
关乎到吃饭和生存的问题,老百姓就是容易想得多。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穷怕了,饿怕了,经历过了人吃人的年头,知道有多么的可怕,所以才会想得多,打算的多。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