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三国:兴汉 作者:红落 本章字数:1457 更新时间:2024-11-20 20:35:30
无论如何,修路总归是好事一桩。
此次多路大军出动,虽说多为精兵强将,但后方所征发的民夫劳役数量亦是极为庞大。
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且毫无怨言,主要缘由在于存有大量的饥民与流民。
如今充当劳役可得管饭,这些人自然是争着抢着前来干活。
在正常的太平时节,谁又愿意干这等苦差事呢?
积极主动地去干与被逼无奈地去干,其间差别可谓极大。
听闻现今劳役们干活之时还开心地唱起山歌呢……
如今三辅已然稳定,凉州最大的两个叛贼也已投降,平定凉州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此一来,省出的大量劳动力用来修路,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毕竟即便不修路,也得管他们吃饭不是,虽说吃得少一些……
这时,尚书令贾诩忽然又开口道:“陛下,征发劳力修路一事,在我们尚书台早有谋划,相关条文也早已在拟定之中。
今日在此地此时,想来陛下是有更为要紧的事情与我们商议。”
这话虽说得客气,可不少人却没来由地心中一紧。
卢植看向贾诩,又望向天子,征发劳力修路早有成算?
自己怎么全然不知呢?
他本想询问一番,可巧的是,今日尚书台好像就贾诩一人在此。
总不能现在就把高诱喊过来揭穿贾诩吧,那样的话,无疑是当众打天子和尚书台的脸,同时也会打击自己的权威性……
毕竟身为录尚书事的自己却对此事一无所知。
看来,随着局势逐渐稳定,天子插手政局的动作也是越来越多了。
想到这里,卢植并未表露声色,毕竟修路实在只是一件小事。
但心中难免有些龃龉。
与此同时,大司农朱儁神色古怪地看了一眼贾诩,他有种预感,接下来要说的紧要之事,与他有关。
谒者仆射荀彧同样心中一动,他看了朱儁一眼。
其实,早在天子刚开始召见他的时候,荀彧就曾建议过免除口赋、减少算赋,同时增加田赋,以告示天下。
天子接受了一半的建议。
今日说来说去,问题肯定还在这里,毕竟除了军事,现在肯定要关注税收。
果不其然,在贾诩的配合下,刘辩缓缓说道:“如今屯田虽遭受了战乱,但效果依旧明显。
秋收过后,我去看过太仓,虽说称不上富裕,但支撑到明年夏收倒也无大碍。
不过,绝不可掉以轻心,大司农。”
“大司农臣儁在。”
朱儁早有准备,当即出列。
刘辩继续说道:“税赋的征收,务必按照之前的公告执行,要留一定的粮食在民户手中。
手中有粮,他们才会安心。
但是呢,我们可以多多采购余粮,一来准备用于平准市价;
二来,充实仓廪,以备急用。
另外,在雒阳和各地郡治修建仓廪,日后,我们的粮食会越来越多。”
朱儁小心地回应道:“臣遵旨。”
这话听起来有些干瘪,他又开口道:“自陛下税赋减免的诏书一下,天下百姓,无不烧香祭拜。
各地流民、饥民更是蜂拥入关中,如今不少饥民流民自发开垦荒田,实在是千古难有的盛事。”
这,不动声色的拍了个马屁......
刘辩颔首,道:“千古盛世还差得远,还望诸君与我一起努力,能做到昭宣中兴,我也就对得起列祖列宗,诸位也能名垂青史了。”
说到这里,刘辩的神情愈发兴奋起来,似乎有些激动的说:“嗯,我意彻底删除口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就好像被朱儁夸了一句,而得意忘形的样子。
这一下,朱儁直接愣住了,他很想解释我说的是千古难有的盛事,而不是千古盛世,这个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好不好。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是大惊失色。
贾诩嘴角一抽,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天子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老臣我有点忍不住啊。
见没人接话,刘辩也不在意,他好像已经进入了状态,直接站起身来,接着大声说道:“如今田地减产,税赋难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人力。
没有人,即便有宝山宝地,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而普通老百姓,他们生子便要交纳口赋,太平盛世之时还好,一旦无力供养,杀婴陋习便会滋生。
如今,我考虑免去口赋,百姓自然会多多生育,此消彼长之下,可再兴大汉。”
这一下,高帽子顶起来,我看你们群臣不跟上?
果不其然,刘辩话音刚落,司徒卢植便站了出来,恭敬地拱手道:“陛下圣明绝伦,实乃万民之福主。
这口赋一免,实乃利民之良策,其好处不可胜数。
百姓无需再为生子交纳口赋,那必然会减轻家庭的负担。
如此一来,家境贫寒者也敢于生育子女,人口数量定会逐步增长。
人口增多,则劳力便增多,荒地得以开垦,从前因人力不足而荒废的田地将重新被耕种,粮食产量自然会随之增加。”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