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小说:人在树上,天降百万勤王之师 作者:灰芒 本章字数:1446 更新时间:2024-11-20 21:00:14
崇祯二十年三月。
德川家光及300名幕府要员被押抵大明京师。
朱由检当即下旨——让礼部官员筹备午门献俘事宜。
看得出来——对于伐灭东瀛这件事,朱由检是真的相当的重视和区别对待。
不仅举行了祭祀告庙。
这次还要举行隆重的午门献俘仪式。
要知道——大明开国以来一共就进行过4次午门献俘。
而且,这四次全部发生在大明万历年间。
其中,最着名的一次便是在万历二十七年四月举行的献俘仪式。
巧的很——那一次针对的对象也是东瀛。
当时援朝明军总督邢玠将俘虏的六十一名倭寇首领押至紫禁城午门。
明神宗朱翊钧一声钧旨,六十一名倭寇俘虏皆被斩首示众。
随后,万历皇帝宣“平倭诏”昭告天下。
这一次,算上德川家光这位前幕府将军,一共押赴京师301名倭寇俘虏。
从俘虏数量上已经相当于万历二十七年那次午门献俘的五倍之数了。
很显然,朱由检这次是要搞把大的!
既是崇祯朝的第一次午门献俘,也是大明开国以来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午门献俘。
随着德川家光等倭酋被一路上大张旗鼓地押解至京师。
礼部也随即按照朱由检的旨意发出了告示——通知文武官员于献俘之日身着朝服参加献俘典礼。
并邀请坊(城内)、厢(近城)、里(乡里)的里正和德高望重的乡绅、老人等参加庆贺典礼。
典礼前一日,宫廷内官要在午门楼前楹正中设御座。
御座位于午门城楼的核心位置,以彰显皇帝的尊贵地位。
届时,锦衣卫将在午门前的御道东西两侧设仪仗,东西而立。
这些仪仗不仅是一种仪式性的布置,更是为了展示皇家的威严和庄重。
教坊司在仪仗之南按东西两侧陈设大乐,北向而立。
大乐的设置是为了在典礼过程中演奏,以烘托气氛,增强仪式的庄重感。
鸿胪寺会在午门前设两名赞礼官员,东西相向而立。
设承制官一员于午门前的东侧,面西而立。
在承制官员稍南另设宣制官一员,面西而立。
同时确定文武百官及诸藩使臣、客人等的侍立位置,位于午门楼前御道之南,按文东武西排班。
另外,在午门前御道东侧稍南的位置设刑部献俘官,面西而立。
献俘将校则位于午门前御道西侧稍南的位置,面北而立。
御道之南稍东的位置设有专门进行露布(捷报檄文)的官员。
午门前御道东侧设摆放露布(捷报檄文)的大案,并设宣展官一员,展示官二员。
献俘典礼当日。
第一步就是进献露布。
朝暾正(太阳旭日升起之时),大典正式开始。
引礼官引导文武百官东西序立,进献露布官员手捧捷报放置于大案之上,然后退回就位。
然后,便是押送战俘。
献俘将校押着战俘来到午门前,并在西边的武官班次后站好。
此时,钟声大响。
大明皇帝身穿常服驾御奉天门,钟声停止。
接着,才是皇帝正式登场的环节。
先是请求乘舆:鸿胪寺官员来到御驾之前,跪拜奏请大明皇帝乘上肩舆。
此时礼乐奏响,在乐声中,皇帝来到午门楼上升座,乐止。
接着是鸣鞭静场:将校鸣鞭,使全场肃穆安静下来,表示皇帝已经到场,典礼进入核心环节。
随着赞礼官高声赞唱“进露布”。
乐起,执事官员举案,放置于午门前中道,乐止。
宣展官员跪,平身之后宣展官与展示官前往案前取露布,并跪宣露布。
宣读完毕后放置于案,退回就位后俯伏,乐作,行四拜礼,平身后乐止。
之后执事官将大案举起,重新安置于御道之东,引礼官引导献露布等官退出。
到了这一步,也就来到了献俘阶段。
赞礼官赞唱“献俘”。
负责献俘的将校押着战俘到达献俘的位置。
战俘们面北跪于午门之前。
刑部官员前往午门城楼中道前跪奏,称“某官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伺旨”。
也就是向皇帝请示如何处理这些战俘。
如果按照一般的献俘仪式流程,依律受刑的俘虏在西厢面东而立,等待交付行刑官行刑。
如果皇帝有恩典予以释罪。
承制官则前往御道跪请处理方式,再把俘虏由东厢押着往南行走至宣制官员西侧站立。
当然了,此次的献俘之中肯定是压根不会存在什么恩典释罪这种情况的。
有的只会是罪加一等格杀勿论!
接着,皇帝根据情况作出裁决。
如果赦免俘虏,承制官员则赞唱“有制!所获俘囚咸赦其罪”,俘虏们叩头谢恩。
如果皇帝决定处决战俘,通常会说“拿去”。
处决完战俘后,也就到了典礼收尾阶段。
排班贺词:由将校引导文武百官入班,面北而向立,赞礼官赞唱“排班”。
📚
章节目录⚙️
阅读设置➕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回到顶部